鹽池長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陪伴它的還有一座座被遺棄的古城。這些古城和沿線的長城相互守望,構成了一道厚重的歷史風景線,彰顯著鹽州大地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
鹽池縣內有隋明長城4道259公里,23座古城堡、169座墩臺烽燧,明長城頭道邊和二道邊并駕齊驅成為歷史奇觀。頭道邊長城南側筑有大小城障,每隔15公里筑一軍堡,30公里筑一鎮城。定邊營、花馬池、興武營城各相距30公里,花馬池、興武營城中間每隔15公里筑有高平堡、安定堡、英雄堡三座軍堡。頭道邊與二道邊沿線建有眾多墩堠、戰臺、品字坑等長城附屬設施,包括長城關、蒙漢關市在內,成為長城設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寧夏境內現存明長城遺跡中保存最好的一段。2020年,明長城頭道邊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示范段之一。
明長城頭道邊一隅。
在明長城頭道邊,黃土夯筑的長城蜿蜒向前,外圍已被圍欄圍了起來。沿著長城遠望,有兩三個紅色身影行走其間,他們就是鹽池縣長城義務守護員?!拔覐男【驮陂L城邊長大,長城是歷史文物,更像我的家人,守護長城是我們護城員的職責。” 護城員田翔守護的是明長城高平堡至八堡站路段,目前他已經義務守護長城8年。
走著、看著,在古長城的一處外圍欄,田翔發現鐵絲圍欄有被人擰開的痕跡。他立即拿出工具把擰開的鐵絲重新固定,并在微信群里上報巡城情況。這段長城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年5月18日,寧夏首支長城保護志愿巡護隊在鹽池成立,13位村民自愿加入長城保護巡護工作,不斷延伸長城保護工作“神經末梢”。
“我們在全國率先推出認領長城保護辦法,發動企業、單位及熱心人士主動認領長城,樹立長城標識碑,設立保護認領碑,形成長城保護一家親的局面?!丙}池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生巖介紹,政府先后投入5.5億元實施明長城圍欄保護、青羊井4號地臺加固修繕、花馬池古城修復等重點項目20余個,率先在全國實施長城保護圍欄工程和草原圍欄保護工程,阻隔人畜損壞長城。
長城博物館承載了鹽池縣長城的歷史。
在寧夏長城博物館二樓,陳列著隋朝金方奇,漢代銅弩機、明代長城磚等多種文物。這些文物穿越千年時光,靜靜躺在展館里。館內打造的5D沉浸式虛擬體驗區,采用聲、光、電等高科技,讓參觀者既有場景的互動式體驗,又可聆聽金戈鐵馬的風云歷史。
“長城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彰顯了中華民族相依相存、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寧夏長城博物館講解員王薇表示,博物館將長城的歷史文化和鹽池的人文歷史作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加以發掘和弘揚,講好長城版圖上承載的民族融合故事。
近年來,鹽池縣不斷探索文物保護新模式,充分挖掘、開發、利用地域文化,創新多元化旅游消費,圍繞融合發展主線,依托古長城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全力打造長城文化旅游,扎實推進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義務護城員修補護城圍欄。
孫玉貴家在高沙窩鎮興武營村,村旁有座興武營古城。寧夏從2016年開始打造特色產業示范村,興武營村是首批10個村之一。各級政府在興武營村投資修建公路、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種植幾百畝蘋果樹、山杏樹等經果林和景觀樹,興武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每年能賣出上萬個雞蛋,都是論個兒賣,一個1.8元,有的顧客最多一次預訂1000個?!睂O玉貴坦言,放暑假了,他的農家樂成為不少回頭客的打卡地,借助古長城資源,他吃上了“旅游飯”。
近年來,鹽池縣連續舉辦長城徒步賽、環長城全國自行車邀請賽等賽事讓更多人了解長城、熱愛長城、保護長城。守護長城,就是守護民族精神的根脈;傳承文化,就是傳承中華文明的薪火。鹽池古長城見證了歷史長河中的民族交往與融合,所代表的國家記憶和文化符號,歷經千年沉淀依然璀璨光輝?!。▽幭娜請笥浾摺垥曰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