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霜降節氣的時候,吳忠市紅寺堡區的長美蘿卜也迎來了豐收季。
10月23日,來到寧夏富陽農業集團紅寺堡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的長美蘿卜種植基地,一條條尺余長的白蘿卜依次有序地掛在繩子上,放眼望去,仿佛一張巨大的編織網遮蓋在大地上方。農戶藍正芳手起刀落,麻利地將蘿卜切割成條后掛在繩上晾曬。“我第一次來這里干活,收完這些蘿卜,大概能掙一萬塊錢。”藍正芳說。
正在旁邊檢查蘿卜晾曬情況的富陽集團黨支部書記符正勇接過話茬:“這話是真的。我們今年的用工量是每畝地300多人次,總共要發放勞務工資70萬元呢。”
富陽集團是集生態農業、生態經果林種植和農產品初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農業企業,同時也是自治區和吳忠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自2015年以來,富陽集團流轉紅寺堡區弘德村、光彩村、綠科新村等土地9126畝,分別種植玉米、小麥、黃花菜和經果林,著力發展以林下經濟和民宿為主的休閑農業,每年支付土地流轉費460萬元,解決周邊群眾務工2.2萬人次,在有效帶動村集體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同時,也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產業基礎。
當天下午,在新莊集鄉楊柳村的一個溫棚里,農戶馬宗文種植的紅巖巧克力草莓長勢喜人。“我今年承包了8個溫棚,每個溫棚種植4000株苗,大概能產4000斤草莓。這是我第二年種植紅巖巧克力草莓,去年的收益還不錯,今年就擴大了種植規模。”在馬宗文看來,水果銷售還是要靠品質拓市場。“我們堅持精心種植、科學管護、綠色環保,就是要提高草莓的品質。今年的草莓預計在12月中旬上市,大概一斤能夠賣到40元左右。”
“叫個楊柳村,卻是個十里開外沒棵樹的荒沙灘”,當地村民回想起剛到楊柳村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移民搬遷20年來,這里的移民群眾與風沙比倔強,栽葡萄、建大棚、搞產業,如今的楊柳村已成為人人羨慕的美麗鄉村。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柳村村民的煩惱也隨之而來:當年增收致富的溫棚產業,因為設施老化、種植結構單一,漸漸地失去了競爭優勢。
但戰天斗地的楊柳村人從未氣餒,今年,該村抓住紅寺堡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強村富民項目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壯大特色種植產業的新路徑,結合本村特點和產業基礎,爭取1.19億元的資金,全面新建日光溫室,使其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在楊柳村新型日光溫室項目施工現場,一座座溫棚的地基和邊墻已經建成,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地忙碌著搭鋼架、砌磚墻。“我們在建的標準化日光溫室共159座,總占地面積1196畝,單體最大面積達到1600余平方米。按照‘百日攻堅戰’計劃,預計在11月中旬建成投用。”楊柳村黨支部書記馬志瑞說,為確保項目建成后投產達效,目前楊柳村已向社會發布合作運營招商公告,鼓勵有資質、有實力、有技術、有市場的企業入駐園區合作經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務工增收。
近年來,紅寺堡區大力推進“六特”產業發展,注重構建產業規模化發展格局,實行“跨村聯創”模式,向規模要效益,真正讓產業成為強村富民的“硬支撐”。(記者 馬宏萍 王亞兵 馬昊坤 見習記者 馬雅琴 鎖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