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期間,私家車“拼車”接送孩子上下學,家庭地址相近的幾名學生由其中一位家長統一接送。記者 王猛 白茹 實習生 馬楠 王洋 攝
12月11日7時30分,一位家長騎著電動車將孩子送到學校門口。記者 王猛 白茹 實習生 馬楠 王洋 攝
12月11日8時,正值上班高峰期,銀川市解放東街車流稀少。當日是銀川市區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臨時限行后首個工作日,市區車輛明顯減少,通行率較高,選擇公共交通和步行的市民數量增加明顯。記者 王猛 白茹 實習生 馬楠 王洋 攝
12月11日,銀川市區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臨時限行后首個工作日,市民選擇公交加單車組合出行的方式上班。限行后,公交部門采取開辟新線路、原班次加密,共享單車增加投放等措施,為市民出行提供保障。記者 王猛 白茹 實習生 馬楠 王洋 攝
上班族
單雙車牌“互補” 出行“拼車”流行
12月11日,銀川市區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臨時限行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對開車接送孩子的家長和需要跨區域的上班族而言,限行給他們帶來了哪些影響?
記者了解到,在限行政策發布前,各類拼車信息已開始在微信圈、QQ群里刷屏,一些家長和同事群里自發開始組織單雙號拼車。銀川市興慶區的李先生在永寧上班,得知即將限行的消息后,他便在同事圈里發出求拼車的信息,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同事的回應。12月11日一大早,李先生比平時提前10分鐘出門,開著自家的單號車順路接上了兩位同事一起上班。“我和同事第一次嘗試這樣拼車上班,感覺挺好,少開了兩輛車,上路也省了油費。”李先生說。
除了上下班,限行后,接送孩子上學成了家長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針對限行,學校提前發布了臨時乘坐校車的通知,我替孩子登記了,從12月11日開始就改乘校車上學。”銀川市景博中學的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學校的這一做法很貼心,解除了很多家長的后顧之憂。學生家長王女士說,因孩子上學路途遠,要跨越金鳳區多條主要路段才能到達學校,平時上下學都依靠家長開車接送。限行的消息發布后,她擔心孩子上學會受到影響。后來在微信圈里,她看到距離自己家較近的另一個家長發的拼車信息后,立即聯系并達成一致,雙方商定輪流接送孩子。
在采訪中,一些市民對于拼車出行也提出了擔憂:“拼車雖然有利于環保,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也比較麻煩。”(記者 李錦)
公交
首個工作日 公交“受寵” 1839輛公交車保障運力
12月11日,記者體驗銀川公交晚高峰。
鳳凰南街路東南苑康晨站,32路和20路公交經過該站。18時16分,路東站臺上有5名乘客候車。一輛開往綠地21城的32路公交駛入路東站臺,一輛32路公交緊跟其后,兩輛車內都不擁擠。18時23分,一輛20路公交車駛入該站臺,緊接著32路進站,兩車內均有空間。記者粗略統計,經過該站的公交車6分鐘至7分鐘一趟,不擁擠。
相較之下,路對面的站臺卻顯“冷清”。18時16分,有6名乘客在路西站臺等待,直到18時26分、30分,先后有兩輛20路公交車由北向南駛進該站臺,且車內較擁擠。18時36分左右,一輛32路公交車進入該站,乘客等車時長約20分鐘。
記者從銀川市交通部門獲悉,當日銀川市130條公交線路投入1839輛公交運營車輛保障運力。當日截至9時,共發出運營班次847趟,提時、加密201班次,較以往的652個運營班次增發30%班次,預計運送乘客11萬人次,較以往的8.8萬人次增加25%。當天17時至19時30分晚高峰時段,銀川公交共發出運營班次1403趟,提時、加密159班次,較以往的1244個運營班次增發12.8%;預計晚高峰運送乘客13.32萬人次,較以往同期客流10.74萬人次增加24%的客流。其間,未發生有責服務投訴,運力保障正常。(記者 喬素華)
出租車
對話的哥的姐
連日來,銀川市夜班出租車司機梁師傅對車主突然“有了底氣”。“之前交車時,都是我加滿氣把車給車主。現在,車主加滿氣給我,不然,我可不開夜班車。”
“這也不是我不通情達理。”12月10日晚,記者打上梁師傅的出租車和他攀談起來。現在,很多加氣站晚上不提供加氣服務。前幾天,他排隊3個小時才加上一罐氣。有一次,排隊距離加氣站只剩10米了,加氣員卻告知,氣加完了。
“10日晚上,途經新華街,看到很多人在路邊招手打車,可我一個都沒拉載。”梁師傅也很無奈,“沒辦法,氣不夠了。”
“很多人要問,沒有氣可用油跑呀!”梁師傅打開了話匣子,“同樣跑100公里,收相同的車費,加氣只需花費30多元,加油卻要60多元。”
“一罐氣原本可跑120公里,可最近,我最多跑80多公里,總要剩些氣留給車主。”梁師傅說,“別看打車的人多,可跑車其實沒掙多少錢。”
夜班司機反映如此,白班司機又如何?12月11日15時左右,記者在銀川市鳳凰南街招了半天手,終于打上一輛出租車。
“打上您的車真不容易。”記者上車后說道。
“就是不好打車。”司機閆鳳琴說。
閆鳳琴是跑白班的司機。她說,限行后,社會車輛明顯減少,路況暢通,打車的人增多,按理說,出租車應該能掙到錢,但是,本該掙錢的時間都用在加氣站排隊加氣上了。“運氣好了,排1個小時能加一罐氣,運氣不好,要排3個小時。”(記者 喬素華)
新舉措
新增報備電話 延長報備時間
355輛新能源機動車已備案
12月11日,記者從銀川市交警支隊了解到,自銀川交警開通咨詢、報備電話以來,電話始終處于熱線狀態,12月9日至12月11日,共接聽來電1567個。
為了進一步滿足廣大市民的咨詢、報備需求,即日起,銀川交警新增一部咨詢、報備電話:0951-4656862。同時自12月12日起延長電話咨詢、報備時間。駕駛人可于每日(含雙休日)8時至20時,撥打0951-4656861、0951-4656862進行咨詢、報備。
同時,銀川交警前期已對銀川市新能源機動車注冊登記情況進行了梳理,現全市共有新能源機動車355輛。交警部門已對在銀川市注冊登記的新能源機動車進行了備案,依據通告內容,新能源機動車不受限行約束。新能源機動車所有人或駕駛人如有疑問,可撥打0951-4656861、0951-4656862咨詢。(記者 劉惠媛)
假車牌
為逃限號 偽造車牌 駕駛員被罰5000元
12月10日,駕駛員賀某使用偽造機動車號牌,被銀川市交警支隊興慶區一大隊執勤民警查了個正著。
當天上午,該大隊民警和輔警在路面上查處交通違法行為。9時20分許,市民李先生向執勤民警反映,興慶區民族街海寶路交叉口向東50米北側的非機動車道,一輛車牌尾號為雙數的車輛涉嫌遮擋號牌。民警上前仔細查看,發現原車牌上用繩子套著一個泡沫板做成的“車牌”,尾號是雙數,拿掉遮擋的泡沫板后,原車牌為單號。
該車輛駕駛員賀某承認其違法行為。民警耐心講解單雙號臨時限行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對使用偽造機動車號牌的賀某將面臨15日以下拘留,罰款5000元,駕駛證一次記12分的嚴厲處罰,泡沫板車牌當場收繳,車輛被拖移。
交警提醒,銀川市區機動車單雙號臨時限行期間,廣大駕駛員應遵守交通法規,綠色出行。(記者 劉惠媛)
釋疑
汽車尾氣對環境污染影響有多大
●預計限行期間可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24267.59噸
●預計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每天可減少10%以上
12月9日起,銀川市區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臨時限行。不少市民或有疑問:機動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究竟有多大?
“根據銀川市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銀川市PM2.5來源主要集中為城市揚塵、煤煙塵、機動車尾氣塵及二次無機粒子,其中機動車尾氣對銀川市PM2.5年均貢獻為14%,其中春季為9%、夏季為22%、秋季為23%、冬季為18%。”12月11日,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銀川市環境空氣PM2.5來源解析研究是在2013年至2014年進行的,而銀川市機動車保有量也已經從2014年的63萬輛增長至目前的81萬輛,作為流動污染源的機動車尾氣對環境空氣質量的污染影響日益凸顯。
據了解,汽車尾氣中含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體懸浮顆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鉛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輛轎車1年排放的有害廢氣比自身重量大3倍。機動車尾氣在危害人體健康的同時,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根據相關部門預測,銀川市區采取單雙號臨時限行政策,可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24267.59噸,相當于每天減少74.9噸,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每天要減少10%以上。根據每年9月22日銀川市推行“無車日”活動為例,活動當天與前后天相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明顯下降。
冬季處于采暖期,污染物排放強度比其他三個季節要高,且銀川地區靜穩天氣出現頻次高、空氣濕度大,易形成逆溫等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根據監測,冬季首要污染物是PM10,根據銀川市PM10來源分析結果顯示,機動車尾氣對PM10的貢獻率略小于對PM2.5的影響。
據推算,銀川市機動車保有量還在以每天近300輛的速度增加。為進一步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我區規范機動車尾氣檢測,嚴格機動車環保標志核發,查禁黃標車和老舊車輛上路行駛,加速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全面提升燃油品質,完成車用汽柴油油品置換和質量升級工作,全面供應國家第五階段標準車用汽、柴油。
專家建議,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改進控制技術,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燒率,安裝防污染處理設備;二是運用行政管理手段,嚴格汽車排放標準,采取報廢更新,及時淘汰舊車;三是提高車輛的使用技巧,通過合理使用車輛,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記者 李錦)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m.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