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是最需要關心、扶持和幫助的特殊困難群體。他們能否全面參與社會活動,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重要的社會問題。5月20日是第28個全國助殘日,記者對我區殘疾人的就業現狀走訪發現,由于殘疾人自身及社會原因,他們在就業中仍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困難,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講述
每位殘疾人心里都有一個就業夢
今年44歲的馬明,幾年前因一次意外事故導致一條腿被截肢。剛遭遇不幸的頭兩年,因心里難以接受,馬明性情大變,幾乎足不出戶。后來在家人、親友、社區及殘聯工作人員的共同幫助下,他逐漸意識到只要肯努力,就算只有一條腿,也可以找份像樣的工作。
由于早些年學過財會,馬明一直希望能找一份財會方面的工作?!霸垭m然腿腳不太方便,可是動腦子絕對沒問題,再說我也喜歡記賬算賬,真能找上這么一份工作,也算專業對口了?!瘪R明告訴記者,就在他琢磨著去哪兒找這么一份合適的工作時,得知3月底自治區殘聯要在湖濱體育館舉辦“攜手啟航圓夢共享”2018年寧夏(銀川)殘疾人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會。
在期盼與等待中,馬明還精心為自己準備了一份個人簡介:“既然決定參加招聘會,就要拿出點樣子來?!?/p>
3月30日的銀川,雖然從清晨起就灰蒙蒙的,并伴有少量揚沙,可這糟糕的天絲毫沒有阻擋馬明求職就業的熱情。當日他不僅早早起來,還特意收拾了一番,在愛人的陪伴下一早就來到招聘會現場,向每家有招聘財會人員意向的企業逐個介紹自己。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與一家企業初步達成了用工意向。
“這場招聘會上,我們共邀請有聘用殘疾人意向的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經濟組織73家,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653個,吸引了近千名殘疾人入場應聘求職,最終達成用工意向的有406人,還有45人達成用工協議,并為有需求的146名殘疾人進行了培訓報名登記。”5月16日,自治區殘聯教育就業處處長席衛東說。
據他介紹,招聘會公告發布后,很快就有相當一部分用工單位來人來電咨詢,主動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而這在往年是不多見的。同時,今年的崗位更趨豐富,崗位層次也明顯提升,除了有和往年一樣的保潔、庫管、收銀、客服等服務性崗位外,大幅增加了計算機應用、市場營銷、財會、互聯網就業等熱門崗位。另外,此次就業服務也更具個性化和針對性。為幫助未實現就業愿望的殘疾人提升創業就業能力,今年的招聘會現場特意設置了包括皮雕刺繡、賀蘭石雕刻、手工皮具制作、美容美甲、手工藝品制作等適合殘疾人自主創業的12個培訓項目,殘疾人可根據自身需要現場報名并被納入由殘聯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班崗位。
現狀
殘疾人就業整體形勢仍不容樂觀
“這次招聘會是我們今年為殘疾人做的一次努力,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但由于殘疾人身體殘障的原因,導致他們在就業中仍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困難,就業形勢仍舊嚴峻?!毕l東說。
據介紹,近年來在開展殘疾人就業工作中,他們明顯感覺到,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高科技的普遍采用,各用人單位在選人標準和要求上越來越高,高學歷、多面手和高精尖技術人才成為用人單位的首選。然而,我區普遍存在大部分家庭不太重視對殘疾子女的教育,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身體有缺陷,也學不了個啥,初中讀完就不讓再讀書了。還有的父母則對孩子太過保護,不愿他們在學?;蛏鐣鲜芷缫暎瑳]有挖掘孩子自身的能力,這就造成等他們處于就業年齡段時因文化程度較低、行動不便等主觀因素很難就業。
此外,社會上長期形成的殘障觀念也使得殘疾人不能夠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席衛東說,許多人參與社會、參加就業的積極性不高,各類機構在為其提供就業服務的過程中,也很難從殘疾人自身的意愿出發幫助其自主就業。即使實現了就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解決他們的收入問題,很多工作并未給殘疾人帶來樂趣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難以實現體面就業?!坝械纳踔两裉焐蠉?,過兩天就下崗了,難以長久就業?!?/p>
除了這些主觀原因,我區殘疾人就業難還存在一些用人單位對該群體仍存歧視觀念等客觀因素。席衛東介紹,我國的《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目前,我區實行集中就業,企業和社會組織安置就業,但在工作中他們發現,仍有一些單位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特別不理解、不支持,他們既不了解殘疾人能干什么,也不愿或有意規避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有些企業甚至寧肯繳納殘保金,也不肯錄用殘疾職工。
應對
教育+幫扶+自主創業一樣都不少
“雖說殘疾人就業困難不小,但我們要全力以赴幫扶!”說到此處,席衛東的眼神亮了。短暫的沉默過后,他再次打開了話匣子,表示殘疾人的就業與脫貧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共同體。
據統計,截止去年底,我區共有各類殘疾人46.2萬人,其中核實持二代殘疾人證的有23.6萬人,占殘疾人總數的51.08%。2016年我區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3.9萬人,當年脫貧9005人;2017年新識別3.1萬人,脫貧9930人。截至2017年12月,建檔立卡殘疾人有2.1萬人,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9個縣(區)。
為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讓他們能脫貧致富,我區實施了一系列項目,除了常規地推進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和自主創業外,還大力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目前已發展就業創業基地16個,盲人按摩機構206所,輔助性就業機構8所。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全區每年可平均新增殘疾人就業人數達3000人。同時實施殘疾人就業實名制登記、求職登記,以便增強殘疾人就業和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這樣每年能有近8000名殘疾人得到職業技能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毕l東說。
此外,自治區殘聯針對農村殘疾人更為集中且更難就業的問題,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殘疾人”、托管托養托種等模式,發揮鄉村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讓殘疾人根據自身特點,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目前,我區已建成各級各類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85個,直接安置殘疾人就業1870人,輻射帶動殘疾人就業創業3657人。
“既然殘疾人就業首先難在教育缺失的內因上,那我們就從教育抓起?!毕l東說,目前,我區殘聯已啟動的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三免一補政策,就是力爭能讓區內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95%以上。同時,實施的彩票公益金和交通銀行扶殘助學項目,是用以學前教育階段和大中專院校殘疾學生資助的保障,從而降低殘疾青壯年文盲率。
“此外,我們還在實施‘陽光助殘小康計劃’?!毕l東告訴記者,目前已為3000戶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發放補助資金1200萬元,計劃到2020年,為全區整村推進貧困村7500戶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每戶補助4000元增收致富項目資金?!跋嘈磐ㄟ^這一系列舉措,不久的將來,我區殘疾人的就業形勢會越來越好!”(王婧雅 董靜怡)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m.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