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鄉村里既有鄉愁,又有希望。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不少年輕人選擇回家鄉創業,也有不少年輕人扎根鄉村,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
鄉村振興重在有人,尤其是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給鄉村帶來活力,帶來了創意,帶來了生機,新農人成為“興農人”。
即日起,《寧夏日報》及寧夏日報客戶端將推出系列報道“咱們村里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通過年輕人的視角,重新認識我們的家鄉、擁抱我們的根。
【人物檔案】
郭久常,28歲,鹽池縣王樂井鄉王樂井村人。2020年大學畢業,2022年9月回家鄉創業,現為寧夏牧洋鮮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創業故事】
“你真的要回來?”李彥風盡量壓住驚喜,但仍將信將疑。
“已經決定了,媽,我真的要回去!”電話那頭,兒子郭久常語氣堅定。
2016年,郭久常考上大學,懷揣父母的期待,“飛”出了小山村。大學畢業后,郭久常留在重慶經營飲品店,生意最火時,同時開了5家門店。
兒女都有出息,李彥風神清氣爽,心里頭亮得像擦干凈的窗,她和愛人決定也把舊房拾掇拾掇。不料,在給新房上頂時,愛人不慎從屋頂跌落,摔壞了腰。
這可咋整?李彥風急得火燒眉毛,卻一直不敢跟兒子說,就擔心他突然跑回來,誤了前程。
哪有不透風的墻。郭久常聽了信兒十萬火急趕回家,沒過幾天,又匆匆返回重慶。兒子走后,說不失落,那是假的——家里家外都靠李彥風一個人,身上的擔子重有千斤。
可誰料想,還不到一個星期,兒子突然打來電話:他要回來了!
“回來就徹底不走了?”李彥風還不放心。
“應該不會走了。”
兒子的話,給李彥風吃了定心丸。那段時間,她臉上常掛笑,走路都輕快了起來。可郭久常回家鄉不到3個月,李彥風上揚的嘴角就再也彎不上去了。
返回重慶的郭久常反復思忖著回家鄉發展的可能性。
鹽池縣氣候條件、飼草資源和弱堿水質適合灘羊生長,鹽池灘羊美名遠揚,甚至還被端上國宴的餐桌。王樂井村自來就有養殖灘羊的傳統,郭久常打記事起,全村老少就家家養羊、戶戶賣羊,在他童年的記憶里,軟萌可愛的小羊是最熟悉的玩伴。可近年來,因青壯年陸續外出上學、務工,村里留下的老弱體力有限、“門路”不足,灘羊養殖數量上不去,銷售沒門道,這條致富路越走越窄。
守著“金飯碗”還能過不上好日子?走,回家鄉,和祖輩一樣,繼續“發羊財”!郭久常見過世面,有能力、有想法,善于“接力”,他想借助互聯網,把老家的灘羊賣得更遠。
現實卻比理想“骨感”。2022年9月回到老家,郭久常馬不停蹄開直播、拍短視頻,一戶一戶走訪農家,把自己“網上賣羊”的消息廣而告之,鼓勵大伙兒多養羊,以后“不愁沒銷路”。
王樂井村常住人口187戶、不足500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過70%,30歲以下的小年輕一雙手都數得過來。老人們看著郭久常從碎娃長成了大小伙兒,心里對他的喜愛自不必說。可是,要擴大養殖規模,出欄的羊交由他來賣,還是讓人心里沒底:屠宰后的羊儲存在哪兒?銷售不完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堆在養殖戶心里,雖不明說,但都心知肚明。
幾個月的時間,看著兒子天天起早天黑拍視頻、開直播,訂單卻少得可憐,李彥風瞧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甚至后悔答應兒子回來:沒個正經工作,說媒的人都不愿意踏進家門。
轉機出現在2023年。年初,王樂井鄉和王樂井村兩級黨組織看到郭久常回家鄉創業遇到瓶頸,主動與他對接,了解其創業想法及遇到的困難。不久,鄉上投入資金,村里提供場地,二者合力建起羊肉冷庫和排酸車間,還為他爭取來了一臺嶄新的灘羊溯源打包一體機——這款“高科技”,整個鹽池縣也僅有兩臺。
有了場地和裝備,郭久常干事兒的信心更足了。當年3月,他注冊成立了寧夏牧洋鮮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把精于短視頻制作的大學師弟請來家鄉,準備放開手腳,一起大干一場。
郭久常走家進戶,為鄉親們展示家門口賣羊肉的種種便利,消除大伙兒心中顧慮。為了解決一些農戶拉羊到縣城屠宰的不便,他主動上門收羊,集中拉去屠宰,再把宰好的羊肉拉回村上的冷庫,分割銷售。
交道越打、感情越厚,時間一長,鄉親們看待郭久常,猶如對自家的后生那般信任。很多農戶把羊交給他時都不用過秤,只等著過幾天轉賬收款。
鄉親們的樸實厚道堅定了郭久常帶動大家一起致富的決心,村里羊只出欄量的逐年上漲,也看得出村民對郭久常信任的增加。“2021年,王樂井村出欄羊只1萬只左右;2024年,出欄量達到1.4萬只。”王樂井村黨支部書記張子義說。
農戶家自養灘羊生活規律、綠色飲食、沒有污染、肉質上乘,郭久常直播之余,堅持拍攝普通農家生活視頻,毫無痕跡地植入鹽池灘羊信息,引來“鐵粉”如流。2024年,寧夏牧洋鮮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灘羊8000余只,山東、福建、江蘇、重慶等地都有他的老顧客。
1月6日,記者見到郭久常時,他正忙著打包40件精品羊肉發往山東。不一會兒,順豐快遞的貨車停在冷庫門口,拉走43件貨。
“這兩天還沒到銷售旺季。”郭久常一邊裝貨,一邊告訴記者,“再過10天,就到了年貨銷售旺季,每天從這里得拉走幾百件貨。那時候你們來采訪,我就真沒時間跟你細聊嘍!”
剛出生不久的小羊喚起了郭久常童年的回憶。
郭久常在直播中。
【點睛之句】
郭久常:30歲上下的年紀,還可以天天吃到媽媽做的飯,這是一種幸福;能在家門口創業,陪著父母慢慢變老,這是一種幸福。
【鄉親們說】
王樂井村黨支部書記張子義:上過學的娃就是不一樣,思路開闊,干啥都有想法。他帶動鄉親們致富,村里老老少少對他都很信任,是大家的主心骨。
村民李彩娥:這娃是我們從小看大的,又孝順又有愛心。小時候就愿意幫家里干活,鄰居家有啥事都愿意搭把手,是個攢勁的娃!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秦磊 牛寶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