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軍,平羅縣頭閘鎮東永惠村黨支部書記。自2008年上任以來,他用責任和擔當帶領東永惠村闊步前行,不斷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
道路,是鄉村發展的脈絡。上任伊始,孫學軍就把目光投向了村里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是當時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于是,他帶領村“兩委”成員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協調各方資源,謀劃了東永惠村道路硬化工程,為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0年,孫學軍組織村“兩委”班子召開會議,討論決定將村民自愿流轉的土地出租給當地幾家種植大戶,進行小麥、玉米、番茄和櫻桃等作物的種植。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每到番茄采摘季節,東永惠村田間地頭就熱鬧非凡。種植大戶李國秀說:“把土地流轉給我進行規模化種植,不僅為我提供了土地支持,還增加了就業崗位,采摘旺季可吸納400余名村民前來采摘,能增加村民的收入。”村民也紛紛稱贊道:“過去守著土地沒多少收入,現在土地流轉了,不僅有活干,錢掙的也比以前多了。”
收入提高了,居住環境也要改善。2014年,孫學軍又盯上了村里30戶需要改造的危房,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村民對危房改造存在顧慮,有的擔心改造費用,有的舍不得老房子。孫學軍便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耐心向村民講解危房的危險性和改造后的好處。2021年,在鍥而不舍地努力下,該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村民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
2020年,憑借靠近鎮政府的優越地理位置,孫學軍帶領村上與平羅縣頭閘鎮供銷社合作,開展農資銷售業務。這一合作,讓村集體每年有了10萬元的分紅。此外,土地入市,也是東永惠村發展的又一里程碑。2018年,69畝土地成功入市。今年,還有21畝土地等待批復。這一系列的土地運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近200萬元,讓東永惠村的發展有了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談及這些年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孫學軍說:“這都源于2019年和2022年去浙江大學,參加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在浙江,他看到了先進的鄉村發展模式,深受啟發,并將這些經驗帶回村里進行推廣發展。
回來后,他積極帶領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并打造了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村民通過垃圾分類獲得積分,可以在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同時,成立紅白理事會,規范村民婚喪嫁娶行為,倡導紅白喜事簡辦,樹立文明新風。
如今,東永惠村從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變成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鄉村。而孫學軍作為高素質農民,引領著東永惠村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不斷前行,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進發。(記者 李文杰)
【編輯】:張海燕
【責任編輯】: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