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原縣把發展瓜菜產業作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按照“穩定面積、優化結構、創新機制、強化保障、提升效益”的思路,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優質瓜菜,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群眾駛向增收致富“快車道”。
走進關橋鄉麻春村蔬菜基地大棚,綠油油的茼蒿、紅彤彤的西紅柿長勢喜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甜瓜、西瓜收獲結束后,大棚和土地出現“空窗期”,產業帶頭人丁曉龍在政策的扶持下引導合作社和種植農戶轉變種植模式,輪作適宜生長的蔬菜品種,讓同一塊土地產生雙倍收益。
“今年我們想利用大棚實現瓜和菜的兩茬種植,前期我們種完甜瓜以后,現在又種了一茬菜,近期正是上市時間,我們大棚里面種的有茼蒿、香菜、油菜,種了二十多座,根據目前的產量來說(每棚)兩千斤左右,單價在一塊多錢,相對價格還可以,目前我們這么算一年兩茬的話效益也是好的。”寧夏藝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丁曉龍說。
今年,得益于西安供水水源工程田間配套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海原縣發展12萬畝現代高效節水農業,在關橋鄉種植露地西瓜、設施甜瓜、蔬菜等4萬余畝,海城鎮種植小雜糧、馬鈴薯、小茴香等1.7萬余畝,西安鎮種植小茴香、蔬菜等6.1萬余畝,項目區預估年總產值4.45億元,新增產值1.97億元,人均增收3024元。
“通過推廣覆膜節水灌溉技術示范,引進西甜瓜新品種,在關橋鄉建成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示范基地和壓砂地退出高效節水西甜瓜生產基地1萬畝,培育2家種苗繁育合作社,年繁育瓜菜種苗340萬株。今年全縣種植西甜瓜5萬畝,實現總產量21萬噸,總產值達3.2億元。”海原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張東旭說。
同時,海原縣以政策培育和項目扶持為依托,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富硒蔬菜生產、生物菌肥利用等技術,不斷加大瓜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著力提升冷涼蔬菜生產能力。建設綠色蔬菜標準園2個,建成標準化冷涼蔬菜生產基地3萬畝,在西安鎮、關橋鄉、三河鎮等鄉鎮建成露地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萬畝,主推雞大腿紅蔥、文圖拉西芹、螺絲椒、香妃3號番茄等蔬菜品種。今年全縣冷涼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預計蔬菜總產量22.5萬噸,總產值5.12億元,總收入2.82億元。(通訊員 楊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