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老人難過冬”,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血管病。一項針對我國人群的研究發現,冬季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比夏天足足高出41%。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汪芳提醒,冬天是心臟最難熬的時候,也是各地心內科門診量最高的時段。
不管是臨床數據,還是眾多醫學研究都在提醒:心血管疾病,最偏愛的就是冬天。“臨床監測發現,心肌梗死發病率在冬季會突然上升,高寒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公永太提醒道。寒冷,稱得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導火索”,它能刺激血管收縮,使斑塊變得不穩定,增加心肌梗死、腦卒中風險。研究顯示,冬天是一年中死亡率最高的季節;氣溫每下降1℃,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就會增加1.6%。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發現,1月是心臟的魔鬼時刻,每年1月心臟病患者會迎來一個死亡高峰。
北京協和醫院曾對中國81029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寒冷會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且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也就是說,預防急性心肌梗死不僅要注意低溫當天,低溫后的那幾天同樣有風險。
為什么心血管病偏愛冬天?
低溫對心腦血管很不友好,就算平時看著很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血管痙攣、血壓波動等引發意外。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氣溫低,交感神經興奮。天冷,身體擔心體溫下降過快,會開啟自保模式: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命令血管收縮、減少散熱,這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大。如果血管因存在斑塊已經變窄,在強大的需求量面前無法相應地擴容,就會出現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同時,交感神經興奮還可能引起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溫差大,血管易“抽筋”。突然降溫或室內外溫差過大,還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血壓波動,易撐破血管。冬季天冷,血管也會熱脹冷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會導致血壓升高。血壓不穩定或上升,會沖擊血管內壁,如果血管內有斑塊,就容易引發意外。
戶外活動少,血脂可能升高。冬季人們室外活動減少,宅在家里容易攝入更多高脂食物。高脂肪、高碳水飲食會使甘油三酯、膽固醇水平升高,容易誘發血管堵塞。
需要提醒的是,南、北方人心臟被攻擊的方式略有區別。
北方,提防溫差。有暖氣的室內和寒冷的戶外往往溫差較大,頻繁出入暖氣房容易讓血管在收縮和舒張之間反復橫跳,心臟負擔隨之增加。
南方,提防寒潮。一項涉及南、北方280個區縣的研究顯示,寒潮來臨時,南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遠高于北方。
醫生提醒別做7件“傷心”事
多位醫生提醒,冬天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可能隨時引發意外,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需注意。
1. 忌突然用力。
人從靜態突然發力,血壓會瞬間升高,心臟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劇增。建議大家做事慢一點兒,不要一骨碌爬起床,不宜猛回頭,不突然變換體位,不過度用力排便。
2. 忌洗澡過久。
熱水可使全身血管擴張,加上待在密閉環境中,大腦和心臟易缺血缺氧,增加意外風險。
洗澡時間不能太長,控制在15分鐘內;調節好水溫,在饑餓和飽餐狀態下都不要洗澡。
3. 忌溫差過大。
寒潮來臨時注意保暖,外出最好戴上帽子、圍巾等;洗臉、刷牙用溫水,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
4. 忌晨練太早。
冬季日出晚,早上氣溫低,且清晨交感神經興奮性高,容易引起血壓飆升,增加心腦血管意外風險。建議將晨練時間推遲到上午10點左右或下午。
5. 忌脾氣過急。
研究顯示,愛發火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19%。情緒激動會導致血壓驟然升高,進而點燃心腦血管事件的導火索。急脾氣的人多提醒自己,做事三思而后行,遇事擺正心態,學學種花、養魚、書畫等,以陶冶性情。
6.忌大口灌水。
喝水太猛太快,可使血容量短時間內增加,心臟負荷過大,易出現心悸等癥狀。喝水時不宜一鼓作氣全喝掉,要小口喝、慢慢咽。
7. 忌運動劇烈。
冬天推薦以輕柔緩和的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散步、瑜伽、太極拳等,在運動前應充分熱身。如果氣溫較低,不宜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
寧夏新聞網(m.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宜居路156號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