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位于六盤山下西麓,東望關陜,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寧朔;襟帶秦涼,擁衛西輔,有"關隴鎖鑰"之稱,也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重要的驛站。 這里,有原汁原味的田原風光; 這里,上演著純樸濃郁的鄉風民俗; 這里,青山綠水間寄托著游子的鄉愁; 這里,“耕讀傳家”得以傳承千年; 這里,就是集“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社火之鄉”“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等多個殊榮于一身的美麗縣城——隆德縣。 經典故事 中國工農紅軍二十五軍3000余人,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的率領下,配合中央紅軍長征,于1935年7月底離開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從陜西子午鎮出發,揮師北上,8月1日進入甘肅。先后攻克兩當、天水、秦安,14日逼近靜寧,切斷了西蘭公路,牽制國民黨毛炳文部隊的東進。 15日進入隆德縣興隆鎮(今西吉)一帶休整,并派出便衣來隆德縣城偵察。 當時隆德縣駐有國民黨軍劉寶堂部新編第十旅一個營和隆德保安隊100多人。 在得知紅二十五軍東進消息后,分170多人上北象山構筑工事,50多人占據城東制高點堡子山,100多人連同縣政府人員留守縣城。 8月17日,紅二十五軍大部隊從興隆鎮、單家集出發,沿好水川東進,經賀家堡子、姚杜家、上馬家嘴、毛李家、楊家河、串河、牛家河、王三道進入紅土路村。 另一部策應部隊從賀家堡子附近的陳田玉村上山,經李哈拉、彭家陽洼到神林閻家莊子,再經沙塘鋪向隆德縣運動,并警戒西南公路。當天12時許,一部分紅軍在北象山與敵接火。 紅軍以一個排的兵力沖鋒,國民黨軍隊聽到槍聲即潰逃入城。紅軍占據北象山,架起機槍掩護部隊從北墻攻城。 下午2時許,守城部隊出南門逃跑。紅軍占領縣城繳獲步槍30余支,俘虜保安團團長李蔚然和張鵬飛、賈仁貴等并打開糧倉,救濟貧苦農民。 當天,毛炳文部乘汽車從界石鋪東進,馬鴻賓部三十五師自北橫東截堵,紅軍為提防東西夾擊,黃昏時將縣城部隊撤回紅土路村。 深夜1時許,先遣部隊從紅土路出發經張銀、水磨、蔡家灣、楊家店,翻六盤山。 大部隊于晨6時在好水伏龍寺集結后翻六盤山東進,于9月18日到達延川縣永坪鎮與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 隆德優品隆德縣|炫彩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