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記水面
據傳說,早在300多年前,康熙下江南微服私訪,下江南行至江蘇肖縣(現屬安徽),在街頭品嘗肖記水面 : “水面湯中顯,湯清見底爽。漂紅浮綠葉,味竄可鼻香。”大加贊賞,并寫下“肖記水面”。
后因災荒所迫,肖家人逃荒落戶中衛,在街頭賣起杠子水面。后傳至第七代,現有肖永祥承襲肖記杠子水面做法,在中衛堪稱一絕。
一是杠子絕。用不同規格的六種柳木杠子,一杠一杠壓面。
二是和面絕。用面粉摻入土堿水、蒿面子、雞蛋和面。面和好后,切細下鍋,出鍋的面條筋道爽滑。
其三是湯絕。用煮雞或煮鴨熬成的湯做味湯,“鮮湯若水,清徹見底”。
肖記水面正是因用純手工制作,和獨特的味湯,造就出了與眾不同的口味。食之,絕不贊口。
扁豆子面
用歌謠來傳唱美食的好吃,似乎是寧夏人的一個傳統。“不到長城非好漢吶,沒吃扁豆子面你真遺憾”。
在這句歌謠中,寧夏中衛人對扁豆子面的熱愛與自豪,溢于言表,雖然當地并不產扁豆,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門手藝。
扁豆子面基本內容:
中衛扁豆子面歷史悠久,民間盛行,營養豐富,口味獨特,富有濃厚的西北鄉土氣息。
制作技藝復雜、耗時、難度高,主要包括煎扁豆子、熬扁豆子、和面、揉面、手工搟面、切面、煮面等程序,做法講究,稍有疏忽就做不出地道的扁豆子面味道了。
選取天然綠色食材扁豆子,純手工制作傳統搟面條、加上精心的制作技藝,烹飪出一碗味道香濃醇厚、口感爽滑、營養豐富、食療保健的美味面食,供人享用。
扁豆子面特征:
選材嚴格,精選天然綠色、飽滿成熟的扁豆子,本地優質小麥面粉,新鮮蔬菜、純胡麻油等。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扁豆子本身為中藥藥材,養護腸胃、利尿解毒、益氣中和的功效。
制作工藝復雜、講究、難度高。煎扁豆子耗時長、容易糊鍋,講究火候、時間、翻炒動作、用水量,稍有差池扁豆子就煎不紅了。
只有純手工制作的傳統搟面,才能呈現扁豆面條爽滑彈韌的經典口感。手工面條的制作同樣講究多、要求高。
成品扁豆子面,美味又健康,面條爽滑利落,扁豆子口感沙軟,面湯香濃醇厚。
食療首選扁豆面,八大功效保健康,暖脾健胃降三高,補鐵殺菌抗衰老。
羊東家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