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馬鈴薯
西吉馬鈴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西吉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較少,光照充足,無霜期短,降水和溫度變率大,適宜種植馬鈴薯。
西吉馬鈴薯,淀粉含量17.3%,干物質21.5%,芽眼較淺,薯型規則,表皮光滑,紅皮黃肉,適宜鮮食菜用。
煮食時,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潤,風味獨特,烹菜時香味散于屋內,口感較好,不宜斷裂。
西吉縣是馬鈴薯的主產區,也是寧夏最大的農業大縣。
馬鈴薯是主導產業,在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有主要地位,被該地譽為“金豆豆”,并且西吉縣成立有馬鈴薯種植資源保存中心,使優質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了80萬畝以上。
西吉縣馬鈴薯是該地農民精心選留與自然選擇的結果。
據《西吉縣志》記載,明代成化年間“安民墾殖”,種植以“洋芋”為主的秋糧作物,發展種植業;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鼓勵開荒”,“洋芋種植有十之二三”。
在長期的馬鈴薯種植實踐中,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和繁育經驗。
馬鈴薯歷年栽種的品種有麻芋、大紅苕、深眼窩。
經過近300多年的種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吉馬鈴薯品種“紅洋芋”,并在該地廣泛種植。
2008年7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西吉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