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縣惠安堡羊羔肉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是寧夏的東大門,與陜西、甘肅、內蒙古三省(區)交接,是“中國灘羊之鄉”。
鹽池縣羊羔肉制作由來已久,最遠的時間已經無從考證。
但伴隨著寧夏灘羊這一獨特品種的誕生,羊羔肉制作就是先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技能。
鹽池縣是寧夏唯一的畜牧大縣,農民收入的60%以上來自于飼養灘羊,《舌尖上的中國》曾給予鹽池灘羊質量最佳的評價。
分布區域主要以鹽池縣惠安堡鎮為主,涵蓋鹽池全境,輻射流傳于陜甘寧蒙等省份。
尤其是近年來,外地和南方游客多有品嘗,讓惠安堡羊羔肉聲名遠揚。
如今,鹽池縣城最有代表性的餐廳是鹽池惠安堡羊羔肉餐廳,羊羔肉制作經過先輩的傳承,經惠安堡羊羔肉老板宋德軍多年提煉、加工和總結,目前制作方式主要有爆炒、清燉、碗蒸、家常等,其中爆炒羊羔肉以味道濃香、肉質細膩、余味無窮而著稱于世,備受追捧。
羊乃瑞祥之物,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古人既視羊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來源之一。
關于鹽池灘羊的傳說繁若星辰,傳說和現實交相輝映,甚至令人仲伯難辨。
可以想見灘羊在鹽池人心目地位之高。鹽池灘羊肉是羊肉中的極品,隨著現代物流和資訊的發達,鹽池灘羊已經走出鹽池,走出寧夏,走向全國,譽滿海內。
而羊羔肉是灘羊肉中的極品,在烹飪上,尤以惠安堡羊羔肉著稱于世,經過歷史積淀與延續,鹽池縣的惠安堡羊羔肉餐廳,已經把羊羔肉的烹飪技藝發揮到相當的高度,廣受世人好評。
在制作技藝上,基本原料有鹽池灘羊二毛羊羔肉,胡麻油。基本調料有大香、花椒、桂皮、香葉、山奈、茴香、草果、肉蔻、蔥姜蒜、鹽、醬油等。
烹飪工具有剁肉刀、蒸箱、鐵制炒瓢、鋁鍋等。制作內容主要有爆炒羊羔肉、清蒸羊羔肉、家常羊羔肉、紅燜羊羔肉等。
該項目現傳承人宋德君、李冬蘭夫婦以惠安堡羊羔肉餐廳為基地,逐漸形成了以宋德君、李冬蘭為主要傳承脈絡的代表性傳承人。
多年來,共培養掌握該項目的廚師10余人,主要有楊彩霞、宋艷萍、楊霞、趙思讓、趙思平、趙思亮等傳承人,他們在鹽池縣城及周邊區域分別開辦了多家羊羔肉餐廳,形成較大規模和氣候,肩負起傳承鹽池歷史久遠的傳統美食的責任,帶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得鹽池傳統爆炒羊羔肉、碗蒸羊羔肉、家常羊羔肉、紅燜羊羔肉等得以傳播四方,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