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民間刺繡
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屬于“女紅”的一個重要部分。刺繡作為傳統的民間工藝,主要由農村女性來制作。
一般都是女承母藝,婆媳相傳,代代沿襲,輩輩留傳,一脈相承。
刺繡品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藝術裝飾,如鞋頭、襪底、鞋墊、坎肩、掛件、裹肚、香包、纏腰、枕頂、枕套、帽沿、耳套、荷包、圍裙、蓋頭、褥面、服裝、床上用品、臺布、舞臺、藝術裝飾等。
中寧地處西部內陸,受多種文化影響,刺繡成為深受廣大杞鄉群眾喜愛的民間藝術之一。
長期以來,因廣大群眾受紅枸杞文化的渲染和熏陶,民間創作的刺繡作品有相當數量是以表現枸杞形態、文化傳承、圖騰崇拜為內容,人們稱其為紅枸杞刺繡。
中寧民間刺繡藝人多分布于縣城周邊及大戰場、喊叫水、徐套、太陽梁等鄉鎮,中寧民間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有鳴沙鎮二道渠村張玉蓮、大戰場鎮長山頭村惠彩芳、李淑英、張曉紅、虎蘭紅等。
2015年3月,李淑英參加首屆杞鄉繡女大賽,作品《六月杞園紅》獲一等獎。
2018年,自治區婦聯在寬口井舉辦刺繡基地項目培訓,李淑英指導學員完成紅枸杞元素系列刺繡作品50幅。
2019年,她創作以紅枸杞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刺繡作品7幅被中寧縣職教中心枸杞展館收藏。
2017年,中寧刺繡被列入中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