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自駕游
海興開發區—李俊大滑坡—金佛溝石窟—上窯軍事要塞—櫻桃村—南華山—縣城
線路特色:
唐代詩人李益有云“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現如今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串珠成線,登高、望遠、品美食……心有所往,海原所至。
李俊大滑坡
地震造成了許多大滑坡,李俊大滑坡最為典型,氣勢壯觀、鬼斧神工;
大滑坡從徐家溝到蒿內全長2公里,山體向前推移了1千米,滑坡的泥土有一億立方米,滑坡堵住了水溝,形成了1000畝的李俊湖,也稱李俊海子水庫。
水庫綿延2公里,水波連連、蘆葦搖曳、小船游蕩、野鴨撲水、愜意垂釣,是塊旅游開發的好地方。
李俊大滑坡與李俊海子水庫相呼映襯,中間的公路是須彌山石窟通向西吉火石寨景區的必經之路,從李俊大滑坡自駕游基地出發到海原縣城(李俊-地震大滑坡-火石寨丹霞地貌-金佛溝石窟-天都老莊農家樂-上窯村軍事防御基地-張元元龍山石窟-蒿灘村自然生態-南華寺自然保護區-海源縣城),一路上得天獨厚的景致和駕駛體驗,給人一種新的激情和快樂時光的感受。
旅游亮點:地震遺跡奇觀、休閑娛樂觀光度假、水上樂園、地震學術科考、影視拍攝、自駕、田園、自然觀光。
金佛溝石窟
李俊鄉西南部的金佛溝,從牛家堡南臺子到碳窯嘴子,長約2公里、寬約200米-700米,兩面臨山,環境幽靜;
綠茵覆地,溪流潺潺;水質甘甜,透徹清明;石窟密布,勾連古今。
耕牛農舍,炊煙裊裊;花香鳥語,空谷傳音,給人以世外桃源、返璞歸真之感,是野營露宿、休閑度假、撫慰心靈的絕佳地帶。
金佛溝西部的木頭溝(因昔日林木茂盛,出產木頭而得名)自李家屲村開始一直到上窯村花肚灣,長約15公里,寬在200米-600米不等,溝谷連綿,細沙鋪地。
這里群山披綠,草木茂盛,鼠兔飛奔,蜂蝶起舞,配以國內少見的集軍事、民事與一體的石窯防御工程,是開展以軍事文化為主題,休閑度假的絕好場所。
南華山
六盤山山脈西北麓的南華山已納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距海原縣城7公里,層巒疊翠,風景宜人,主峰馬萬山海拔2955米,為寧夏第二高峰,冬春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七、八月份,山間溪流潺潺,鳥語花香,山花爛漫,觀光的人群絡繹不絕;
秋季,樺葉紅似火,黃葉飛滿天,橙紅的沙棘果掛滿樹枝,鋪滿山間,像身著艷妝的美麗少女,笑迎遠方的客人。
驅車直達馬萬山頂時,山下景色盡收眼底,須晴日,俯首旱海起伏,看黃河奔流。
哨馬營震柳
現存的五株古柳,呈北斗七星狀分布,栽種于明朝弘治年間,至今約500多年歷史。
1920年海原大地震將其中一棵古柳因左旋走滑位移被活生生地撕成兩半,左旋位移達0.4米,對地震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堪稱研究地震的“活標本”。
大地震也使甘鹽池鹽湖向北整體移動近一公里,唐坡石塊砌成的地埂錯位幾米,至今遺址尚存,成為地震科考的“活資料”。
天都山石窟
該石窟初建于北魏,位于海原縣西安鎮駐地向西15公里,歷代重修。
石窟依山辟建鑿窟6孔,大小殿宇13處。天都山石窟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蘊含而成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3A級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