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德縣,潘文賢一家從福建遠道而來,不僅在這里扎根安家,更是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10月22日,走進寧夏隆德人造花工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20余臺全自動化注塑機同步運作,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株株精美的人造花逐漸成形。“今年我們新增了6臺機械手,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多。”總經理潘藝新自豪地說。
寧夏隆德人造花工藝有限公司,這家閩寧合作企業,在隆德縣扎根,將人造花銷售至東南亞和歐美等地。“公司研發中心設在隆德,盯著國外高端市場,研發并生產人造花。”潘藝新介紹。
潘藝新高中畢業后,前往廣西學習人造花技術,隨后,跟隨父親潘文賢來到隆德。“我的兒子出生后沒多久我們來到隆德,如今孩子已經10歲了。”現在,潘藝新一家四代人都定居在這里。
“我們這個家,離不開我父親的一個決定。”潘藝新說。作為人造花公司的創始人,2013年5月,潘文賢首次踏足寧夏。當時沒有從福建直飛寧夏的航班,潘文賢和他的團隊先乘飛機從泉州飛到西安,再轉乘去隆德的大巴車,往往需要十幾個小時。
“那時的隆德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很少,產業勞動力也十分匱乏。”面對這樣的挑戰,潘文賢最初并不樂觀,但當地干部群眾的熱忱深深打動了他。作為福建企業家,他感到有責任為閩寧協作貢獻力量,于是決定在隆德投資。
2013年9月,寧夏隆德人造花工藝有限公司作為首家入駐隆德縣六盤山工業園區的閩籍企業,在一片“荒蕪”中拔地而起。潘文賢帶領40多位來自福建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從招聘培訓到建立管理體系,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起來。
“起初,公司以代工花束為主,技術含量不高,利潤空間有限。”為了突破這一局限,潘文賢加大研發投入,聘請工程師設計模具,并拿出利潤的十分之一投入到技術研發中,先后申報多項專利技術,成功申請人造花模具專利,通過旋轉模具底盤與模具框分離的設計,實現了高效收集成品。
潘文賢始終堅定創新理念,和家人協力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累計投資超過600萬元用于研發DIY產品,引進工業用3D打印設備,購置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和注塑機,開發新產品150款,提升了自動化生產能力,推動了產品從低端向高端的轉型升級。
“現在采用全自動化設備,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1臺機器相當于3名工人的工作量,而1名工人可以同時操作3到5臺機器。”潘藝新介紹,公司累計投入320萬元用于新技術研發,實現年總產值3000多萬元。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潘文賢不忘回報社會,通過招聘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在鄉鎮成立分公司,帶動就業500余人。而潘文賢一家,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分工負責企業生產、銷售等,確保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福建到寧夏,從泉州到隆德,潘文賢一家扎根隆德的故事,是閩寧協作的生動寫照。(記者 剡文鑫 師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