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的縫紉機響聲在車間內此起彼伏,女工們手腳麻利地趕制手工藝品,整個車間呈現出一片忙碌景象。
深冬時節,記者來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鎮新民社區,“沐恩巧媳婦”手工車間內,“主播”倪萍正在抖音直播間里展示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
倪萍是自治區人大代表,也是新民社區黨委書記。履職的第十個年頭,她依然不忘初心,用腳步丈量移民群眾的致富路。倪萍告訴記者,如何讓鄉親們“搬得出、能致富”,關鍵在于有無產業支撐。在倪萍的帶領下,社區50多名就業困難婦女通過祖傳的刺繡、縫紉、編織等手工藝品制作技藝,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創業,人均月收入達3000元以上。2024年,倪萍嘗試打造了“沐恩巧媳婦”網絡視頻宣傳號,深入田間地頭宣傳民俗文化,講好“三農”故事,并以電商帶貨的方式幫助當地農特產品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小視頻”和線上直播的方式實現與群眾密切聯動,讓當地農特產品和特色美食漸漸“出圈”。
深入調研是人大履職的基礎。如何讓調研點面結合、質效兼具?作為人大代表,倪萍每年會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調研,她深入田間地頭、社區村落,聽群眾的心聲,談改革的變化,收集熱點民意,提出高質量的建議。
倪萍認為,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代表要不斷加強學習,汲取新的知識和營養,才能依法履行好代表職責,當好老百姓的代言人。“帶著責任履職是件幸福的事,身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體會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詳細了解基層群眾的所需所求,兩會期間才能提出更有質量的建議。”倪萍說。
剛剛過去的一年,倪萍走訪群眾近200余戶,征集意見建議30條,及時辦結27條。今年兩會將至,除了社區日常工作,倪萍緊張地準備著兩會的相關建議,她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如何解決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
倪萍說:“日子好起來,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作為人大代表,我們要不斷拓寬履職平臺,延伸履職腳步,引導農村電商與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村手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不斷提升農村電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