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向來是媒體角逐的“戰場”,今年尤為激烈。
為確保兩會報道準確及時、出新出彩,各媒體投入空前的力量和規模,精心策劃,精準發力,力求把新聞做到極致。而此時,參與報道的新聞人開啟了他們付出辛勞、呈現精彩的兩會時光。
“兩會期間,感覺就像打仗一樣,采訪、回傳、編輯、制作、播出,各環節緊密銜接、通力協作,分秒必爭,惜時如金。”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張春華的一席話道出了新聞人的責任和擔當。
據統計,今年寧夏兩會吸引了15家中央媒體、19家區內媒體、6家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參與報道,呈現出了媒體種類多、報道數量多、發布速度快等特點。各路媒體通過文字、圖片、H5、音視頻、圖表等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形式,及時報道會議動態,即時新聞、重點解讀、深度報道、社會反響、會議花絮精彩紛呈,贏得了代表、委員和廣大百姓的點贊。
會議期間,記者通過鏡頭記錄了新聞人的一組工作瞬間。(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 文/圖)
1月26日上午,距離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還有半個小時,記者們已提前悉數到場,占據有利地形,架起“長槍短炮”。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現場,新華網、人民網、寧夏新聞網等網絡媒體工作人員正在對大會進行現場直播。據統計,今年寧夏兩會吸引了15家中央媒體、19家區內媒體、6家網絡媒體和新媒體的200余名記者參與報道,呈現出了參與記者多、媒體種類多、報道數量多、發布速度快等的特點。
在許多人看來,記者總是風光無限,可他們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卻鮮有人知。兩會期間,記者們早起晚睡、奔波采訪,加班寫稿錯過飯點已成為常態。為了及時發出稿件,《寧夏日報》記者張文攀(左)和張賀顧不得吃飯,借用賓館餐桌趕起了稿子。
瞧!新華社攝影記者王鵬手里端著的“大炮”著實搶眼。王鵬扛著長槍短炮在會場來回穿棱,拍出了許多角度新穎的“大片”。
會議現場,寧夏日報攝影部主任王猛高高舉起相機,用非常規方式記錄精彩瞬間。兩會期間,各路攝影記者每天背著沉重的設備奔走在各個會場,用自己的鏡頭記錄著兩會期間發生的點點滴滴。
1月29日23時23分,寧夏日報總編室主任劉建華(左)正在和責任編輯馬越討論版面布局。為了確保兩會報道零差錯,寧夏日報前方報道組的稿件,在與讀者見面前要經過層層關卡的“盤查”。
1月29日22時50分,寧夏日報組版編輯馬丹寧正在組版。今年56歲的他已經在組版編輯崗位上工作了36年。他的工作總是黑白顛倒,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在工作,別人工作的時候他在睡覺。
每個人一支筆、一杯水,靜坐一隅,眼睛盯著版面,神情專注而忘我。兩會期間,寧夏日報各采編部門負責人悉數來到總編室編輯科,對前方報道組發來的稿件進行審讀把關,確保兩會報道零差錯。
會議現場,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董鵬(左)和他的同事在直播機位上工作。為確保直播萬無一失,會議開始前1小時,他們已安裝調試好所有的直播設備。
代表委員與媒體記者的互動是兩會報道的亮點,但記者能否成功采訪到心意中的代表委員,不僅要靠實力,還要靠運氣。兩會期間,寧夏廣播電視臺記者何燕總是能成功“截訪”。
采訪中,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兩名攝像記者一左一右,分工明確,目的只有一個,拍攝到最理想的畫面。
1月29日16時37分,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牛大力結束了當天下午的采訪后,迅速趕回臺里發稿。一條電視新聞播出時長雖然只有2到3分鐘,但背后要經過采訪、編寫、配音、剪輯、合成、審片等多道程序,整個團隊的通力協作尤為重要,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
1月29日17時36分,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張春華(右一)與副主任陳志遠(中)對當天記者提交的新聞稿件進行審核把關,此時離播出不到1小時。
1月29日16時37分,寧夏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工作人員正在對新聞素材進行二次整合后分發到各新媒體平臺。兩會期間,他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目的就是在第一時間將兩會新聞及時展現在受眾眼前。
兩會期間,寧夏新聞網策劃推出了“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聚焦2018年寧夏兩會”大型融媒體報道專題,對會議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式報道。
兩會期間,寧夏日報客戶端推出融媒體特別報道,開設“兩會要聞”“權威發布”“融媒播報”“報告解讀”“會場內外”等欄目,第一時間為受眾送上兩會資訊。
1月26日,寧夏新聞網技術人員正在制作兩會H5融媒體新聞產品。兩會期間,寧夏新聞網在報道內容和形式上追求創新表達,出品的“寧夏日報動起來,帶來兩會新視聽”“兩會跳一跳,為寧夏打Call”“學報告快答題”等系列H5及微視頻、圖表新聞在“兩會時間”相繼刷屏,點擊量迅速飆升。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m.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